在孩子的學習及教育這方面,身為家長的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為即便到了現在,對於要怎麼作好家長的角色,也還在學習中。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追求的是德、智、體、群、美均衡發展,希望每一個孩子在學習及成長的過程中能培養良好的品德、豐富的智識、健康的身體、和諧的群體關係以及對於美學的欣賞能力。出發點是好的,但實際上是怎麼樣的,身為家長的我們都知道,仍需繼續努力,但比起過去相對而言,比重已是有所調整,均衡發展的課題實屬不易。
身為家長,自從孩子開始上學後,把教導孩子知識及各方面的學習寄望於學校教育,但從另一個角度反思,不無存在著把教育的責任甩給學校的潛在想法,疏忽了家庭教育及來自家長對孩子學習的親自付出,也是相當重要的部分。
譬如覺得孩子學習成績如果不好,就給孩子上補習班或要求孩子應該要自動自發的努力,彷彿這樣子就已是一位盡責的家長,成績不好就該是學校或孩子本身的責任,然而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有問題。
大兒子今年是國一生,所有的科目裡就數學的成績不理想,這個情形從小學就開始逐步顯現,及至小學五、六年級時開始變的嚴重。那時為了讓他的數學不至於與其他科目差距太大,認為送補習班課後加強學習應該能有改善,只是結果仍舊差強人意。
上了國中,國一上學期的數學仍是持續上補習班,但隨著課業加重,補習班課後回到家仍要面對學校的課後作業,每每奮戰到午夜前,看著他疲憊的樣子就心有不忍,思考著這樣的學習模式真的就有幫助嗎?
經過2次段考發現,成績未有明顯提升,那麼補習的功效何在?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彼之蜜糖,我之毒藥,想到此處,惡性循環的結果將是對整體產生負面影響,那麼就將課後補習停止,數學成績即便不好,至少能睡飽覺,養足精神及發育中的身體。
成績不佳的幾點觀察
更何況,經觀察結果,課後補習或已成為一種心理依賴,即便學校上課沒認真學習,還有補習班可以補救,但到了補習班卻又將心思放在與同學的互動上,研究如何將手機遊戲玩的更好。當沒了正確的學習心態,將得不到預期效果,這樣的現象必須加以修正。結果,本以為停掉補習後的期末考試成績將再進一步退步,但最後數學成績竟與有補習時相差無幾。
因此,在此可以歸結出以下幾點:
- 學習態度不對,補習是輔助手段,是針對課堂上不熟悉的課程內容部分再給予重點加強,學校課堂專注學習才是基本功。
- 在補習班交朋友,本是件正常的事,但受同儕氛圍影響分心在遊戲上,專注力分散,亦衍生充值玩遊戲的比較心理。
- 課後可用的時間被壓縮,補習班下課後尚需趕寫課後作業,除了影響睡眠時間,也影響作業品質,更重要的是沒有放鬆與思考的時間。
不合格家長的自我檢討
其實,孩子又有什麼選擇呢?到目前為止都還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再為他們做決定,他們除了主動接受與被動接受外,又給了他們自己選擇說NO的機會嗎?還不就是那句,爸媽覺得你需要,所以你應該要。
可是,隨著孩子逐漸成長,升上國中已然步入青春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對於家長幫他決定地或強塞給他的,也有了要不要接受的自我意願,這是人類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該醒悟、該修正的也就是習慣了那一套相處模式的家長。
- 考試成績不代表一切,而是凸顯了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家長不該用指責或否定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努力,因為沒有人心裡不想要考取好成績,對「成功」的渴望存在每個人心底。
- 用正面積極的鼓勵取代消極負面的指責否定,給予孩子好的引導與鼓勵,是身為家長的責任,讓陽光消融積壓在孩子心上的壓力與陰霾。父母用鼓勵的方式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其增加學習積極性,因為當一個人缺乏自信心,就會缺發探索事物的主動性、積極性,其能力自然會受到約束。
- 家長也要經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合適,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學習的模板,也是信心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