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糖旅者1

2023年9月25日 星期一

手裡的案子,別人的人生

其實你辦的不是案子,是別人的人生。...

《平凡之路》是一部陸劇,劇還在追,但有許多的詞句卻讓人深有感觸。

這句話的出現,背景是在主角在面對一件離婚案件時,被提出離婚的一方始終不願意和解離婚,提出離婚的一方也不願進行溝通,因此居中的律師們在委託方有時效的要求下,工作進展不上不下。律師內部存在二種聲音,一種再持續努力協調,另一種則是在雙方當事人局面僵化的情形下傾向訴求法院判決。

主角認為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在面對解除婚姻關係的問題上,在訴諸法律之前,仍應積極探求問題的根源,藏在雙方內心而未向對方表明的真實想法,這是對雙方的一種尊重。"為什麼?"這句話經常出現對方的口中,但受情緒的影響卻未被真正重視及解答,有時候,我們不是不願意接受發展迄今的結果,而只是想要知道為什麼,即便真正的答案是如此傷人。當然,劇中的結果是好的,在心平氣和的談過後,雙方當事人說出了一直沒能說出的話,"為什麼"得到了答案,和平離了,各自追求爾後的人生,避開了以法律當武器分輸贏的局面。

事後,在一段總結的話裡: 「...其實你辦的不是案子,是別人的人生。...」這句話觸動了我。

在工作上,案件源源不絕的送到面前,多數的案件就是依程序走,但少部分的案件則是需要近一步的溝通協調。經常在面對這類的案件時,習慣性地會先從檢視契約或規定著手,再來看這案件有無符合相關內容,就算是有灰色地帶也是傾向從嚴解釋,最後再看對方反應。然而,若是我們換位思考,如果事情是合理且沒有嚴重影響,會產生如此大的反應嗎?也許這可能就是影響到對方生計或是價值判斷的問題。

當我們握有權力,更應該虛心面對每一件事,因為很可能在一個不經意間,我們就破壞了別人的人生而不自知。辦一個案子,案子不只是案子,也要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為什麼,闡述己方的原則,理解對方的需求,溝通才能對上頻,才能有效溝通。在經手過的一些案子裡,有些問題源自於對彼此的不了解,不清楚為何不能這麼做,經過溝通並交流相關資訊,問題也就解決了。

真正的利益,不就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利益,一方獨佔,一方受損,這樣的利益恐不能長久。


憶往昔│菸・工作時的夥伴・平時的混蛋

直到現在,家裡人沒人曉得我會抽菸,以後我也不想讓他們知道。因為,香菸只是一種道具,沒有在身上打上印記的價值。

問為何要與菸為伍,我會說那是在特定時空背景下的選擇,或許你會反駁並指出有益的選擇那麼多,抽菸就是一種藉口與消極的手段,但那時對於我,就是這麼做了,不存在該與不該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從未認為會抽煙是一件好事,即便是現在,聞到煙味還是會皺眉。

  • 孤獨論文路,右手執筆左手菸

沒錯,接觸香菸的起始,就是在外租屋寫論文的那段時期,一個人的房間就著一張床、一張書桌、一台筆電還有滿滿的書籍與影印的資料。除了課堂與研究室,回到了住處就是獨自一人,那時選擇了這麼一位費錢又費身體的夥伴共同攜手,一邊思索與構思論文內容,一手執著然著紅黃菸頭的白桿,度過一天天的漫漫長夜。直到畢業,任務完成,決然分手。

  • 義務役,袍澤相邀

服兵役,除新訓時期外,服的是替代役1年8個月,在南部一個單位裡,相熟的同梯們抽菸的不在少數,休息時的集體生活娛樂不多,要不要也來一根,有來有往的互動,常有。潔身自好?有想過,這時期部分的生活隨心走,無癮,無妨。離退,氣味清爽,返家。

  • 外勤工作,拉近距離好工具

剛入職場時,也納悶過前輩們為何幾乎都有抽菸,過了一陣子後發現,這所處的環境裡,這個行為有內、外兩個重要功能。

其一,在與主管互動時,相約到陽台抽根菸不僅是在緊繃高壓的工作中最簡單迅速的放鬆方式(10分鐘),也是在這期間向主管及前輩們請益的最佳時候,也是拉近彼此關係的機會,抽菸不只是抽菸,放鬆、學習與人際關係的好場所。

其二,外勤時須面對許許多多各個社會層面的形形色色的人們,很多時候初見面的隔閡在請一支菸後,快速開啟資訊交流的契機及友善互動的氛圍,或者可以說是塑造出彼此有共同興趣或愛好的情境。當然,在此不是說每一個狀況都需要香菸開路,而是在快速判斷當下的情況後,基於所從事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時候能派得上用場,總不會在面對每個人時都脫口國家大事,閉口詩詞歌賦吧。

有些東西,存在即合理。

儘管如此,每日下班回家之前,必須將身上的異味清除乾淨,工作菸僅止於工作菸,家,該是屬於無菸環境的。

  • 工作環境改變後,只是偶爾的交際點綴

人受環境的影響很大,古有孟母三遷,告訴我們生活環境對人成長過程的影響,我們可以想辦法去選擇環境。但現在當我們處在一個職場環境中,也許未來會有所變動,但當下的工作環境我們還是必須去學著適應,也能有著自己的堅持與選擇。目前的工作環境幾近無菸狀態,香菸可以不必是備用品,更不會是我的必需品。有的,只是偶爾陪訪客一下,走了也就放下了。

我很難否認香菸在我過去求學或工作中曾扮演的角色,輔助性的夥伴,但離了前述的狀態,那它就是個混蛋,損人不利己,能不碰就不碰。

如果問我現在看它是什麼,就是個混蛋而已。

婚姻關係中的各自安好

是誰說,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則是兩個家庭的事。說的對極了。

愛情的視線很窄,眼裡映照的都是彼此,恨不能看盡對方一絲一毫,填充不下雜質。時間,讓看著彼此的雙方逐漸學會將視線擴展到個人以外的其他地方,譬如,父母、兄弟姊妹、家庭條件、...等。

由感性入理性,由迷幻入現實。

有些愛情,不因一紙證書的存在,需再擔負附著其上的原生家庭關係;有些愛情,以一紙證書串起兩個家庭(族)的喜怒哀樂、權利義務、取捨平衡,少有的歡喜融洽,多數的情緒壓力與辛苦委屈。

選擇了婚姻,不再是雙眼凝望,而是睜閉糊塗,不較真,才是真,得以安於生活。

從童話裡的王子公主走出,醒當真實人生的主人公,「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沒得選擇」,道盡多少無奈。

希望婚姻如果只是兩個人的事該有多好,除非情況特殊,不然何以企求。考慮的事多了,不合與齟齬也未曾少過,當努力很久後還是一樣的處境,心力難免交瘁,都想不管不顧的大吼一聲:「都我的不是,可以嗎?」那沉重的枷鎖都由我來揹負,請讓我的世界清淨。

情緒激動、語調拔高的溝通,是吵架。吵架不累嗎?會累的,心氣都沒了,最後還是一句我愛妳。

可以嗎? 都是成人了,能否讓婚姻天平兩端的原生家庭關係,妳我「各自安好」,淚別流了,為那流不值當,不去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守好我們的核心家庭,保護我們的幸福。

好嗎? 親愛的。

一句沒問題 多少故事進行中

說得一口漂亮話,圓得一團麻煩事,換得滿場開懷人。


工作的時間長了,事情遇的也就多了,那麼職場鬼故事肯定也聽過看過不少,聽得多了沒什麼,感受不深,有機會看到才是真幸運,難得的學習機會怎能不好好把握,記在心裡。

  • 「人」才是問題的核心

到了一定的層級,處理的對象是其實是「人」,人處理好了,事也差不多辦完了或是不用急著辦,剩下的工作就是員工的後勤支援,把該走的程序走完。

自我檢討過後,發現自己是喜歡跟著大小老闆們去「喬」事的場合,看著高手們滿臉微笑且融洽的刀光劍影高手過招。從初見的寒暄藝術,熟與不熟皆是四海朋友,沒有聊不開的話題、扯不開的掛,進而緩慢切入會面主題,苦水要倒、堅持要有、高帽子要戴、說到配合好~好~好,最後談談未來、畫畫願景,收官回家,就沒看過不歡而散。

事後心裡感嘆一聲,高手高手,屬下佩服,咱要走的路要學的事還很遠很多。

  • 江湖在走 策略要有

來看看這一場場的戰役,運用的策略可真不少。

會前要料敵機先,情報工作得做好,籌碼要算好,推算對方訴求及目的,己方要放到什麼程度與會的人要先有共識。

到場的時間要算好,分有第三方居中協調或是雙方直接面議的情形。第三方如偏向己方,則需提早到場先溝通想法,如果不是,那麼和後一種情形都要掐著時間點到,心理優勢不可丟,是對方盼著我們來,而不是我們趕著來。

見面微笑情三分,依序寒暄表尊重,氣氛緩和說的話才容易聽得進去,不至於被情緒左右商談的過程。

  • 似實還虛 話不說滿

高明說話真是一門學問。讓對方先表達他們的訴求,雖然事前已經約略曉得會說些什麼,但仍表現出用心聆聽對方的話。開口說明時,先稱讚或感謝第三方的幫助或拉點關係(地緣關係或類似經歷),他們提出問題就是讓大家都有共同進步成長的機會,過去以往在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經驗可提供在場眾人參考,最常聽到的萬用語:

沒問題,只要有關係到我們業務權責的部分,一定會積極配合。但是您也知道,在我們之前有一些條件必須要達成,其他單位也要能同意,不然我們想幫也很難有施力點。不過請您放心,只要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地方,我們也會盡力的和其他單位主動積極協調,一定想辦法讓這次事情辦得圓滿。

這句話說完,經常是對方感覺像是得到了什麼承諾,而己方心裡面覺得這一關就這麼過去了,皆大歡喜,唯一不舒服的可能只有不在場的其他單位。

但我們認真想一想,這齣戲演了半天,實質的承諾沒有,因為有許多程序是在別的單位那邊,配合上也是需要相互尊重,不對彼此業務權責指手畫腳,事後立刻打個電話互通消息,也算是有積極協調了。那麼,原本要解決的問題解決了嗎?開頭的一句「沒問題」,其實是附有前提條件的解方,問題仍在,只是讓人覺得它不在了,問題轉化問題,問題暫時不是問題,但大家都開心。

  • 輕諾必寡信《老子》

在明面上當下就給予確切的承諾,有時並不一定能會讓人放心相信,反而留點餘地更能獲得對方的信任與尊重,不會給人留下本來就可以做到的事,為何要讓大家費盡功夫的想法,徒留怨懟。


話留三分,比把話說滿,更有價值

請改掉慣用語:「廢話」 別傷人了不自知

隨口一句:「廢話」,談話的隱形殺手、情感的破壞器,猶如七傷拳,一拳打出,不只使對方受傷,還會反傷自己。

一早準備出門上班及帶小孩上學前,通常是最忙碌的時候,諸如洗漱更衣、吃早餐、準備孩子上學前需帶物品、上班前衣著與提包等,都要在起床短短30-40分鐘內完成,才來得及讓孩子在學校所訂時間內到校並參與校園環境清掃。
通常人在繁忙急迫之間,對於一些事、一些問題的反應都會比較直接,脫口而出的話有時是未經思考及修飾的直白話語,表情管理也較為欠缺,特別是對同是家人的大人與孩子,很容易傷害了對方而不自知。
出門前,大兒子問了一句:「那個鋁箔包果汁飲料可以帶去學校喝嗎?」太座直接回兩字:「廢話!」我知道這當媽的人不會用帶有反感的話來對待自己的孩子,但這隨口而出的話,卻是會對聽者造成影響,是被嫌棄了、被討厭了、還是說的話是多餘的、…等等負面情緒不免就這樣冒出來。
我察覺到當「廢話」這句話一出,大兒子的情緒與反應就有了變化,是沮喪、是難過、還是受傷了,他沒說,但我有感覺到。我知道他是一個心思比較細膩內斂的孩子,不會將所思所想直接表達出來,但是不能不因此就不重視他的感受。在他離開廚房走向客廳後,當下即對她說:「千萬別在孩子面前說這兩個字,不要用言語傷害來子,如果在妳問我問題時回妳『廢話』,妳會作何感想?以前我用不耐煩的語氣回應妳,因為我認為你問的事情就是多餘的,妳就會生氣地跟我說『連問一下都不可以嗎?』,更何況妳是用『廢話』在回答妳的孩子問題。」


即便是身為家長,並不表示就能隨意的對待孩子,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自尊心也會越來越強,也需要給予適當的尊重。


「親則生狎,近則不遜」語出《論語》,意思是對於親近的人,疏忽、輕慢、侮慢,對於熟悉的人,不謙遜、沒禮貌。反思我們在對待自己家人、朋友、同事或陌生人時,是否也曾關係越親近的越隨便、反而對於關係越遠的人越客氣、越有禮貌,可能還會宣稱就是因為很熟,才會對你這麼隨便,代表我與你是很親近的。看到這裡,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為何我們要把好的一面給了外人,卻把不好的那一面留給最親近的人來承受。
以前曾有一位職場前輩,待人不錯,經常和大家在休息時一起閒聊,但他有一個習慣,在聊到一些事的時候,有時會脫口冒出:「廢話!」不管用的語氣如何,被如此回答的人多半會有種噎住不知該接話,直到再起另一個話題。

對於這種情景,不說是經常遇到,倒也是深有體會。話聊著聊著被突然一句「廢話」堵住了,像是被否定了一樣,該說、不該說、說什麼、話不投機等等,疑問頓起,要不是知道此人個性知道沒有惡意,有時真想翻個白眼走人,回去工作比較實在。

聽的人感受大多不佳,有的大概只是程度上的問題。說的人也許沒有體認到他的話所造成的影響,聽的人也不一定會將他的感受說給他知道,最終導致一些人會選擇與其保持距離,畢竟選擇主動避開還是比較容易的。

如果可以,建議避免使用這兩個字。我們可以選擇正面的語句,譬如:「好、好的」、「是、是的」、「可以」、「不錯」、「你說的對」、「這樣很好」、..等,不僅不傷人,還能給予信心,拉近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