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24 漫行游東|慎言保身

有時遇到一些事,也許是開心的,也許是令人鬱悶的,是那一種情緒值超出平常域值的情況,會讓人有著不吐不快的衝動,不自覺的在某些場合就脫口而出或對人訴說,說出來像是在釋放情緒壓力,不說,不平衡;說了,舒坦!

孔夫子曾言:「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戰國策:「交淺而言深,是亂也。」曾國藩曾說:「話不說盡有餘地,事不做盡有餘路,情不散盡有餘韻。」因此,話說不說,該如何說,可對誰說,皆是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在單位裡,總是會聽到、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有些事不關己,有些則是戲裡人。如果是前者,基於不信謠不傳謠的原則,就當是聽看一場奇人軼聞;若是後者,多年來的經驗教會我,遇事緩一緩,急著給出反應的時候通常會讓自己落入應對失當的情境。

不久前,一位小主管來跟K說他管理的人與業務上的事,期間也對某幾人有所評價,K當下也是以聽為主,表示有適當的時機與場合會做處理。馬上大張旗鼓的處理人的問題,豈不落入偏聽偏信的處境。近幾日,他口中的那幾人因為一些事各自找到K這裡,K藉著這次機會深入聊聊,在過程中逐一比對著各方說法與所持理由。

面對一件涉及多方的事情,在處理的過程需講求策略、方法與步驟,而更要注意的是對於訊息的管控,露與不露,何時露,將直接影響到最終處理結果的好壞,嚴重時也可能對自身造成反噬。

當然,能做好的前提是,能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K知道這個道理,但知易行難,也在持續自我學習中,希望有朝一日達到處事圓滿的境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5 漫行游東|有這麼一個例子-大病後性格迥異

有聽到這麼一個例子,這是發生在K單位的同仁身上,但K只看到目前的他,未曾認識從前的他,因此應該只能算得上是聽說,令人半信半疑的說法。 是這樣的,那人暫且稱呼他為L君,在單位工作也有許多個年頭,也輪調過不同崗位。K認識他的時候,L君外表上看起來經常是滿腹鬱結、愁眉不展,有時會看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