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星期二

#15 漫行游東|天生勞碌命

不得不信的命格

一路走來,不說是磕磕絆絆,但也稱不上是一帆風順,瞌睡了有人送枕頭的好命,那種好運道,K是知道自己的,沒有落到自己的可能。

以前在初入社會的時候,常聽人說職場裡有所謂的「爽缺」與「屎缺」,前者多半被有背景或資歷深的人占著,通常新人只能含淚擁抱後者,那時的他深以為然,覺得似乎本該如此,那麼當他熬成老鳥的時候,是不是也就能順理成章的成為爽缺一族的當然成員。

事實是,歹誌不是憨人所想ㄟ,都怪那時年紀小,怎麼就信了呢?糊塗啊!

隨著時長日久,看多了工作場上的來來往往,K也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見解。首先,工作場上的就沒有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與人際關係,一個位置的空缺都代表著一次調整的機會,是各方權衡的結果。其次,新人的到來只是在暫時的平衡點上加入一個變量,而這個變量會不會超出預期,則取決於這個人的能力。第三,能者上,遜者下,並非絕對,最後能更進一步者,有時與多數人想的不一樣。

有的人,精明能幹,能力過人,卻總是他人眼中的遺珠之憾;有的人,庸碌無材,大過不犯小錯不斷,好處卻總有他的一份。到哪說理去呢?怎麼想都難以找到支撐的論據,因此統歸入「好命」的那一類人。

因此,很多的人事變動與工作分派,未必都是有跡可循,反而有一個現象很明顯——忙碌的人走到哪都是忙碌的,也可以稱之為「勞碌命」,屬於會自動吸引工作的體質。


學會不羨慕不嫉妒的心態

到了能坦然接受「好命」與「勞碌命」如此虛無縹緲的詞時,多半也能笑看那些看似不合理的事,與其羨慕嫉妒恨搞得心理不平衡,做出荒腔走板的出格事,不如固守本心,反求諸己,調整自己的步調與做事態度及方法。

K分析過自己的成長軌跡,發現之所以覺得他是「勞碌命」那一種人,說到底還是不願修正做事態度與放寬自我要求的標準,所以,在人人都說輕鬆的位置上依舊感覺到忙碌,也屬正常。

這種忙不是瞎忙,至少是有從承擔的工作中學到有用的經驗與知識。

「好命」卻平庸與「勞碌命」卻充實,他選擇後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33 漫行游東|是句點還是逗號

緊趕慢趕,終究還是來到了惜別的時候。K對於單位的一把手,有一點無力吐槽,對於歡送二把手的升遷儀式,欠缺了不知幾根筋,還好,有同事們自己組團送的花束,挽救了無花的尷尬。 那不錯的獨一無二的創意,沒了儀式感,就讓人覺得有種尬感。無法改變客觀環境,就調整自己的心態,只要想得開,心境能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