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信的命格
一路走來,不說是磕磕絆絆,但也稱不上是一帆風順,瞌睡了有人送枕頭的好命,那種好運道,K是知道自己的,沒有落到自己的可能。
以前在初入社會的時候,常聽人說職場裡有所謂的「爽缺」與「屎缺」,前者多半被有背景或資歷深的人占著,通常新人只能含淚擁抱後者,那時的他深以為然,覺得似乎本該如此,那麼當他熬成老鳥的時候,是不是也就能順理成章的成為爽缺一族的當然成員。
事實是,歹誌不是憨人所想ㄟ,都怪那時年紀小,怎麼就信了呢?糊塗啊!
隨著時長日久,看多了工作場上的來來往往,K也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見解。首先,工作場上的就沒有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與人際關係,一個位置的空缺都代表著一次調整的機會,是各方權衡的結果。其次,新人的到來只是在暫時的平衡點上加入一個變量,而這個變量會不會超出預期,則取決於這個人的能力。第三,能者上,遜者下,並非絕對,最後能更進一步者,有時與多數人想的不一樣。
有的人,精明能幹,能力過人,卻總是他人眼中的遺珠之憾;有的人,庸碌無材,大過不犯小錯不斷,好處卻總有他的一份。到哪說理去呢?怎麼想都難以找到支撐的論據,因此統歸入「好命」的那一類人。
因此,很多的人事變動與工作分派,未必都是有跡可循,反而有一個現象很明顯——忙碌的人走到哪都是忙碌的,也可以稱之為「勞碌命」,屬於會自動吸引工作的體質。
學會不羨慕不嫉妒的心態
到了能坦然接受「好命」與「勞碌命」如此虛無縹緲的詞時,多半也能笑看那些看似不合理的事,與其羨慕嫉妒恨搞得心理不平衡,做出荒腔走板的出格事,不如固守本心,反求諸己,調整自己的步調與做事態度及方法。
K分析過自己的成長軌跡,發現之所以覺得他是「勞碌命」那一種人,說到底還是不願修正做事態度與放寬自我要求的標準,所以,在人人都說輕鬆的位置上依舊感覺到忙碌,也屬正常。
這種忙不是瞎忙,至少是有從承擔的工作中學到有用的經驗與知識。
「好命」卻平庸與「勞碌命」卻充實,他選擇後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