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相片故事#2 松園別館|簡單的空間 濃烈的文青風

攝於松園別館














#松園別館
#花蓮縣花蓮市松園街65號

有別於建築外的鬱鬱蔥蔥
建物本身就彰顯著濃濃的歷史記憶
承載風雲變換

裡裡外外都過一遭
二樓廊道外看海與城
轉身入內
走入那道門
是的
比起外  屋內的空間讓人一震
簡單的空間
明亮的光影
獨獨兩張長椅
窗旁的書桌
立窗邊  觀  人景來去

人離開了
帶走的是  愁悵與寫意

我的松園印象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休息一下也無妨

為了生活所需的食衣住行,為了柴米油鹽,為了工作與家庭,每天被大事小事及時間追著跑的你,每天睜眼到閉眼都沒有自己時間的你,快樂嗎?樂在其中嗎?還是像個無自主意識的行屍般應付著堆到眼前的一切?

用問句開頭,最後能得到的答案會是什麼,其實世界上這麼多人,又有誰真想知道你的答案,除了你自己,因為他們可能也在找尋屬於他們自己的答案。所以,如果連你也找不到答案,那麼,要不要停下腳步,看看腳下踩的是一條有方向的路,或是如同操場或老鼠滾輪,走著看似在動,實際就是走著沒有頭尾的迴圈或是原地不動。

圖/Pexels

身體有時會覺得累,想休息卻總是沒有時間,說著好累又繼續忙著知所謂或不知所謂的事;有時心好累,想著事關己或事不關己的事,大腦像關不了機的cpu,運轉不停且高能耗。

請問一問自己的是否真有必要如此,難道不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狀況,何苦自己為難自己。

停下腳步,思緒放空,休息一下又何妨。

地球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停頓而停止轉動,世界不會因為一個人的休息而停止運作,然而生命卻會因為一個人的停歇而重新獲得力量。

畢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颱風不會因為不想它來就不來,地震不會因為不要它震就不震,但我們可以選擇各種因應方式來加以面對。

建議試著在一天當中,先留出個10分鐘,獨處。獨處,請遠離手機、電視、電腦、平板、……,就一個人處著,別做別想,會感到有股能量回流,有種原來我存在的感覺,很不一樣。

我試過,你是否也試試。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13 漫行游東-熟悉的街頭

立在精明二街與大隆路口,K愣了愣神,有種熟悉的記憶兀然湧現,籠罩在他周身的場域。後方是東興立體停車場,來過這裡的人,很多時候是將車停放在裡頭,再走向精明商圈或前往預定的目標。


他是為了一堂半天的課而來,算算上次走這一條路線,估計超過5年以上。這裡在很久以前就已不是他的活動範圍,也沒有機會過來。

在他高中時期,精明商圈盛極一時,是放假時朋友相約的逛街地點,也曾隨大流來過幾次。再來,就是和老婆談戀愛時來過,吃吃喝喝走走逛逛,深刻在記憶裡的一件事是,曾經買過一件超短的牛仔群給那時還是他女朋友的她,只是後來再沒見她穿過,而他也不許她穿那件出門。

獨特的空間氛圍感,勾起塵封許久的記憶,愣神的K悄悄地環顧四周,看著十來年變化不大的街景,享受過去的溫度。

他突然加速穿越幾條街,不是不想多留一點時間,而是已沒時間,課程即將開始。

而下課返回取車時,他忘了來時想做的事,感覺……經常是過了就找不回,眼下晚上還有其他邀約,重要的事還有很多。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進修筆記|一場溝通協調課的小紀錄

選擇的代表卡片


這是一堂講授溝通協調的課程,講師採用分組上課方式,每組約5-6人,桌上置放著上課所需要運用到工具,這些工具隨手可得,便宜且常見,如大海報紙、一盒彩色筆、一疊A4紙、再加上每個學員的桌上名牌,好戲上場。

一開始,為了讓學員之間彼此展開交流與相互瞭解,讓溝通由自身主動開始,講師要求每個人在自己的桌上名牌上寫上三個可以代表自己的特質,並且在一大堆不同的卡片中找出能代表自己狀態的卡片,然後主動找2個人向對方介紹自己,並在聽完對方的自我陳述後在其名牌上寫下一段給他的話。不得不說,一頓操作下來,快速的打破彼此間無形的壁壘,讓課堂在極短的時間內熱絡起來。

動起來就熱起來。

講師怎麼上課的細節不必多說,但課程要傳達的要點主要可歸納出下列幾點:

  • 溝通的前提是要能相互理解對方的語言習慣,就算自己不會用,但至少要能聽懂對方說什麼,當然,能共頻自是最好。譬如,YYDS。
  • 同一件事,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同,接收的人認知到的輪廓與內容也不同,所以有結構、有重點、用多數人能理解的語言文字表達,能更完整傳達意圖。
  • 溝通的過程中,別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是要讓對方多說一點,畢竟人性是喜歡以自己為核心,而不太在意別人說他自己如何如何,所以當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更能獲得對方的好感,並且拉近彼此的距離。
  • 認識到自己說話時最常出現的語助詞,判斷是好詞還是贅詞,試著去修正,讓表達更流暢,讓聽者更舒服。
常聽(用)到的贅詞


*****

我給自己下的三個代表詞:「平順」、「原則」、「態度」;卡片則是在驚濤駭浪中的燈塔。

不解釋。😅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12 漫行游東-誰的嚴謹、誰的信任


在處理工作上,K是一個很重視細節的人,因為他信奉的是「魔鬼藏在細節裡、細節決定成敗」,所以對於一些屬於基礎資料的文件,在審核的過程,從一開始會先仔細的要求,直到步入正軌後,才會改以抽查的方式處理。

近期他的下屬部門的同仁不定期的會送一冊冊的調查資料給他,要請他核章。不巧的是,這些資料他是第一次接觸,以他的個性,總是要弄懂、弄清楚才會放心,所以看得比較仔細,所以也發現了許多問題,退出去重修的文件,似乎也嚇到了同仁,給K的感覺像是在說,長官不是核章就好,哪還有這層級的人看這麼仔細。不過,說這不是他該考量的問題點。

雖然K很想給他們期待中的信任,但在沒有看到他們有認真進行初審的情況下,他給不起也不想給。一個態度,就是謹慎,對細節的把控,是確保未來長治久安的基石。

有些事情不是行之有年就可以習以為常,把習慣當制度,是一種很危險的想法。隨波逐流不是他的風格。但他知道,有些事非一朝一夕可達成,需要經過時間的一段熟成過程,只要是合理的,總是有修正好的那一天。

當他們的嚴謹達到他的嚴謹,他的信任自然會給到他們身上,而對於做出來的東西也將更有信心。

幸好,互相了解也互相理解,都是為了把事情做好,不存在個人情緒,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交易海期|錢不多但愛交易|常交易的商品種類及市場教給我的芝麻綠豆事


➤基本資料說明
  • 交易年資>20Y
  • 接觸過的交易標的:基金、股票、小台指、選擇權、海外期貨
  • 自我評價:走在反璞歸真路上的成長中散戶
  • 投資報酬:累計為負,短期為正,持續縮減負報酬

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與標的

對於沒有太多買賣資金,骨子裡喜好追逐風險,熱愛在波動裡逐浪,操作以日內交易為主,除了獲取利潤外,尚抱持著不輕離市場及磨練交易技巧與盤感的心態的交易者而言,從我經歷過的交易標的來看,海外期貨的微型商品可以說是一項不錯的交易選擇。

為何是海外期貨,基金的性質注定不是考量的範圍,既然是小資交易者,股票與小台指需要的資金門檻相對較高,選擇權雖說有月選、周選、雙周選,但買進買/賣權時須要面對時間這個天生的敵人,讓獲利的偶然性大於判斷正確時的成功率。因此,在對上述交易標的的失敗路途上,海外期貨的微型商品相較之下對小資一族還是比較友善。

就我個人而言,海期微型商品之所以成為目前主要的交易對象,有以下幾點原因:

  • 所需資金不多,10,000元以內即可買賣如微型外匯(微型歐元、微型澳幣)、微型日經,20,000元內可再加上微型銅、35,000元則微型黃金、微型輕原油、微型小羅素及微型小道瓊等均可交易。另如果以日內交易,可以善用當沖交易保證金減半的機制,增加交易彈性,分攤風險,提高獲利機會。
  • 可選擇交易標的種類多樣,交易時可依商品波動情形及其所在位階,決定操作商品種類。
  • 市場交易時間長,幾乎是24小時都開放的市場,無固定交易時段,操作的彈性及可採用策略更有彈性,減輕時間壓力,不占用上班時間及正常工作。
  • 商品無選擇權時間價值消失的問題。
  • 跟隨國際市場運作,不受國定假期影響,讓遊戲時間更久。
(ps.所需保證金請上相關網站查詢)

手機常設的交易標的

➤市場教給我的芝麻綠豆事

  • 不可將全部資金買進同一個商品,特別是當不知哪來的謎之自信認為會往某一方向或會回到一定價位,而放大當沖槓桿時。
  • 凌晨0點後不加新倉,而是以平倉為要。該睡覺時就去睡覺,健康才是重點,而且那時候的大腦無助於交易判斷,依照經驗,反而是開啟獲利大幅回吐甚至虧損的魔鬼大門。
  • 資金管理很重要,絕對要有調度空間,資金雖少,但仍應留有餘裕,為下一場戰鬥作準備。
  • 均線上或均線下的判斷很重要,操作時靠近均線順勢開倉,勝率高。看30分K。真的不要鐵齒。
  • 每筆單平倉交易後,強迫停止立刻下單至少5分鐘。冷卻時間不是必要,但可以避免沒計畫的匆促下單。缺乏耐心或急切想進場的心態,都是失敗的大忌。
  • 平倉出場點以均線或前次高/低點為參考,臨近時平倉,不以獲利極大化為目的,賺該賺的,把餘下的空間留給其他人。
  • 技術指標是落後指標,拿落後的資訊看待未來的變動,以指標為依據,則離虧損不遠了。
  • 每一筆交易都是獨立的,與已平倉或尚未平倉的交易無關,不應將情緒延續,捨棄掉「攤平」、「加碼」的觀念。
  • 9次收益累積,一次大賠賠光,市場這告訴我,不設停損機制,確實是個問題,但更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逆勢而為。
  • 沒有非下不可的單,也沒有非贏不可的單,觀望不動也是一種策略。
  • 要學會「捨得」,不「捨」虧損,怎麼能即時站到趨勢那邊,獲「得」獲利。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孩子,需要傾聽、認同與鼓勵

比起物質條件的給予,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傾聽、認同與鼓勵。

「爸,跟你說喔,這一次段考,我作文拿到4級分,上一次只有2級分,好不真實!老師給的評語是文筆流暢、結構完整....。你看,跟上一次比起來有差那麼多嗎?」大兒子眼中滿是興奮與期待的表情。我曉得他期待的是什麼,是來自父母的誇讚與認同,不是隨意敷衍的那種,我莊而重之地拿過他遞到面前的兩張作文試卷,上次與這次的,慢慢的一一看過,之後與他討論著老師的評語,最後再稱讚他的努力付出使得他有今天的成績,希望能再接再勵,力求下一次也能有好成績。

看著他從之前的垂頭喪氣到現在的臉上放光,內心為他感到高興,也深自覺得,孩子,需要的是鼓勵、讚賞與認同,而不是一昧的施以壓力、責罵或否定。

來自父母的態度、語言與任何的肢體動作,對於大部分的孩子,影響都是巨大而深遠的。有許多時候,當孩子都上床睡覺,只剩夫妻兩人在客廳傻坐時,會突然覺得真正需要被教育的是身為家長的我們,而不是孩子。他們簡單而純粹,而我們卻總是忘了如何有禮有節、用心對待彼此,或許是已然習慣從他們出生開始就是在父母的眼底下,依著大人的意願過著被劃定的生活模式,稍有不順己意就擺出一副教訓的臉孔,卻忘了孩子無時不刻的在成長著,看著爸媽的身影模仿著如何去適應這個社會。

父母的言傳身教重要嗎? 非常重要。至少我找不到否定這句話的理由。

***

孩子的天性是與父母親近的,在孩子還沒長成大人獨立自主生活前,當他們在外面遇到什麼事,第一個想要分享的對象通常是最親近的父母,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但很可惜的,經常能出現的場景卻是當孩子一臉興奮的向爸媽說著今天發生的大小事,被傾訴的對象要不是做著自己的事然後漫不經心地應著,不然就是聽沒幾句就開始說著自己的意見,一下指責著事情怎麼會是這樣處理的,一下子沒來由的訓著孩子,試問,認真聽著孩子說完的有幾人?而你的反應,是在外一整天後回到父母身邊的他們想要得到的嗎?


不要總說孩子為何跟我越來越不親近,越來越不愛說話,長越大就整天擺著一副苦大仇深的臉,到底是怎麼了。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建議還是先從自己身上找答案吧!根源通常不在孩子身上,而是身為父母的你我出了問題。

我經常在檢討我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就從每天下班後接放學開始,試著在回家的這段路,在車上靜靜地聽孩子說,說什麼都不要緊,重要的事告訴自己要聽完再說話,說話時避免用批評或教訓的語氣,這是個朋友般的溝通時間,這對彼此都很重要。

我這麼做了,也有了好的結果。即便大兒子已經青春期了,但他卻比以前更願意和我多說些什麼,從中我也能了解他在學校裡的生活,而不是像個睜眼瞎一樣。

***

我們希望給孩子富足且充裕的物質生活,在與孩子的相處上卻往往放錯重心,在成長得的過程中,他們需要的更是心靈上的寄託與陪伴,覺得自己是被關愛與重視的,那麼他們的發展將更加的完整與健全。

教育,不只是針對孩子,父母更是需要。

來不及長大的小壁虎

咦~袋裡那黑黑的一條是什麼? 這袋子只有早上裝早餐而已,怎麼還有這莫名其妙的東西,記得裝的時候乾乾淨淨的,難道沒看清楚? 帶著疑問,定睛往內仔細一瞧,我滴乖乖! 這不就是那小壁虎,前幾天還看到牠在家裡大理石磚地板上奔跑,怎麼就出現在這裡了,還變成這幅模樣。 一動也不動,是死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