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糖旅者1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孩子,需要傾聽、認同與鼓勵

比起物質條件的給予,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傾聽、認同與鼓勵。

「爸,跟你說喔,這一次段考,我作文拿到4級分,上一次只有2級分,好不真實!老師給的評語是文筆流暢、結構完整....。你看,跟上一次比起來有差那麼多嗎?」大兒子眼中滿是興奮與期待的表情。我曉得他期待的是什麼,是來自父母的誇讚與認同,不是隨意敷衍的那種,我莊而重之地拿過他遞到面前的兩張作文試卷,上次與這次的,慢慢的一一看過,之後與他討論著老師的評語,最後再稱讚他的努力付出使得他有今天的成績,希望能再接再勵,力求下一次也能有好成績。

看著他從之前的垂頭喪氣到現在的臉上放光,內心為他感到高興,也深自覺得,孩子,需要的是鼓勵、讚賞與認同,而不是一昧的施以壓力、責罵或否定。

來自父母的態度、語言與任何的肢體動作,對於大部分的孩子,影響都是巨大而深遠的。有許多時候,當孩子都上床睡覺,只剩夫妻兩人在客廳傻坐時,會突然覺得真正需要被教育的是身為家長的我們,而不是孩子。他們簡單而純粹,而我們卻總是忘了如何有禮有節、用心對待彼此,或許是已然習慣從他們出生開始就是在父母的眼底下,依著大人的意願過著被劃定的生活模式,稍有不順己意就擺出一副教訓的臉孔,卻忘了孩子無時不刻的在成長著,看著爸媽的身影模仿著如何去適應這個社會。

父母的言傳身教重要嗎? 非常重要。至少我找不到否定這句話的理由。

***

孩子的天性是與父母親近的,在孩子還沒長成大人獨立自主生活前,當他們在外面遇到什麼事,第一個想要分享的對象通常是最親近的父母,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但很可惜的,經常能出現的場景卻是當孩子一臉興奮的向爸媽說著今天發生的大小事,被傾訴的對象要不是做著自己的事然後漫不經心地應著,不然就是聽沒幾句就開始說著自己的意見,一下指責著事情怎麼會是這樣處理的,一下子沒來由的訓著孩子,試問,認真聽著孩子說完的有幾人?而你的反應,是在外一整天後回到父母身邊的他們想要得到的嗎?


不要總說孩子為何跟我越來越不親近,越來越不愛說話,長越大就整天擺著一副苦大仇深的臉,到底是怎麼了。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建議還是先從自己身上找答案吧!根源通常不在孩子身上,而是身為父母的你我出了問題。

我經常在檢討我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就從每天下班後接放學開始,試著在回家的這段路,在車上靜靜地聽孩子說,說什麼都不要緊,重要的事告訴自己要聽完再說話,說話時避免用批評或教訓的語氣,這是個朋友般的溝通時間,這對彼此都很重要。

我這麼做了,也有了好的結果。即便大兒子已經青春期了,但他卻比以前更願意和我多說些什麼,從中我也能了解他在學校裡的生活,而不是像個睜眼瞎一樣。

***

我們希望給孩子富足且充裕的物質生活,在與孩子的相處上卻往往放錯重心,在成長得的過程中,他們需要的更是心靈上的寄託與陪伴,覺得自己是被關愛與重視的,那麼他們的發展將更加的完整與健全。

教育,不只是針對孩子,父母更是需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