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晚餐,第二日晚宴。一場代表開始,一場代表結束。
K平時不喝酒,除了要保持清醒在家庭及工作上,更重要的還是對行車安全的自我要求。不是不會喝,而是不能喝,雖然酒量也不能說有多好,但K一直牢記一句話並覺得很有道理:「在社會上打滾,不能不會喝酒,但不能讓人覺得你會喝,也不能表現喜愛喝,防人之心不可無。」換言之,藏拙。
但是,跟著行程走的好處是沒有交通上的疑慮,不用考量安全問題。
第一天的晚餐,餐廳有無限暢飲的生啤酒,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喝人家的要殺、喝自己的要節。」(台語)度數不高,正適合交誼共飲,開起良好的互動,畢竟,喝飲料與喝有酒精的在效果上無法相提並論。
飯後,和關係較好的朋友再續一場,聊天敘誼,小喝。
第二天的晚宴,此行活動的高潮,歌唱歡娛,推杯換盞,氣氛熱烈。K等待的時刻來了,他不是很愛喝,主要是太久沒喝了,而更想要的是將醉未醉的那股飄然感覺–微醺,借著好酒品,不吵不鬧,減減壓,很好睡。
如果,沒有酒精助場,或許會帶著點遺憾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